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河南省食品制造业: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 20:13:06  来源:米乐官方

  河南,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与农耕智慧的沃土,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“粮仓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河南食品制造业历经七十余年发展,从传统手工作坊迈向现代化产业集群,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到深度参与全球食品供应链,完成了从“国人厨房”到“世界餐桌”的战略转型。

  新中国成立初期,河南食品制造业以手工作坊为主,生产规模小、技术落后。以道口烧鸡、归德酱菜、彰德陈醋为代表的传统名特食品虽享誉全国,但工业化程度较低。1950年代后,随着罐头厂、糖果厂、乳制品厂等企业的建立,食品制造业布局逐渐完善,县办工业中食品制造业占比显著提升。

  1980年代至1990年代,河南食品制造业迎来第一次跨越式发展。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,开发新产品、培育名优品牌,构建了涵盖粮油加工、肉类加工、饮料酒、糖果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体系。双汇、莲花、金丝猴等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,白象、等方便面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。卷烟工业通过技术改造与品牌整合,形成“三足鼎立”格局,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
  进入21世纪,河南食品制造业以“农业产业化”为核心战略,推动产业集群化与国际化。依托“中国粮仓”的资源优势,河南形成以漯河为中心的肉类加工集群、以郑州为中心的速冻食品集群、以商丘为中心的饮料酒集群等四大产业集群。

  中国肉类行业的领军企业,品牌价值806.69亿元 ,全国顶级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 。

  双汇集团通过海外并购,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之一;三全、思念速冻食品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;白象食品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升级,跻身亚洲品牌500强。

  二、产业布局:四大集群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2.1 漯河肉类加工集群:全球肉类供应链的核心节点

  漯河作为“中国食品名城”,肉类加工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,占全国的1/50。双汇集团在此布局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,形成从饲料、养殖、屠宰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。

  其年产销肉类产品近400万吨,拥有100多万个销售终端,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海外。依托双汇的龙头效应,漯河吸引了美国嘉吉、泰国正大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,形成涵盖检测、包装、物流、电商的完整产业生态。

  郑州以三全、思念为核心,构建了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。三全食品拥有中国首条速冻汤圆生产线与首条速冻粽子生产线%,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。

  思念食品则以水饺、汤圆为主打产品,占据全国速冻水饺市场7/10的份额。两大企业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与冷链物流体系,实现产品“朝发夕至”,带动郑州成为全国速冻食品生产基地。

  商丘以宋河酒业、张弓酒业为代表,形成豫东地区重要的饮料酒产业集群。2022年,商丘市饮料酒产量占全省的67.8%,其中宋河粮液、张弓大曲等品牌在全国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。近年来,商丘通过“酒旅融合”战略,推动酒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,打造集酿造、体验、观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区。

  新乡以米多奇、立高食品为龙头,聚焦休闲食品与烘焙产业。米多奇年销馍片60亿片、米饼151亿片,稳居全国第一、第二;立高食品华北生产基地年产稀奶油2.6万吨,构建“北新乡、南广州”的双主生产基地格局。新乡通过“延链补链强链”战略,吸引延津鲁花、新乡五得利等面粉企业,形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。

  2022年成立的中原食品实验室,是河南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。实验室构建“1个中心实验室+6个研究基地+N家成果转化基地”架构,吸纳12名院士、29名国家杰青领衔的24个科研团队,聚焦合成生物学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,推动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、食药同源、未来食品转型。目前,实验室已突破16项关键技术,转化技术成果73项,为双汇、伊利等280余家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服务。

  河南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益生菌菌种研发,其菌粉出口欧美80多个国家,全球市占率稳居前三。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天然色素为核心,从辣椒、栀子等农产品中提取全色系产品,栀子黄、姜黄产量及销量位居全国第一。两家企业通过“产学研用”深层次地融合,打破国际技术垄断,成为细分赛道的全球隐形冠军。

  河南食品制造业通过“机器换人”与绿色工厂建设,推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化。双汇集团建成亚洲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厂,实现全流程自动化;三全食品通过智能化冷链物流系统,将产品损耗率降低至0.5%以下。同时,河南出台《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对国家级绿色工厂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奖励,推动产业绿色转型。

  河南提出“7+28+N”产业链体系,将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首。通过设立30亿元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基金,支持预制菜、休闲食品、冷链食品等重点产业链发展。同时,实施“头雁企业”培育工程,对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、100亿元的企业给予奖励,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。

  河南出台专项政策,支持食品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。对主导制修订食品领域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,对国家级科学技术研发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支持。此外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鼓励企业发布技术需求,吸引全球科研团队参与攻关。

  河南实施“豫品振兴”工程,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。同时,推进食品标准体系建设,对主导制修订省级区域标准、团体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。通过品牌与标准“双轮驱动”,河南食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
  五、展望:从“世界餐桌”到“食品科技高地” 河南正以“营养健康、食药同源、未来食品”为方向,布局细胞培养肉、合成淀粉、3D打印食品等前沿领域。中原食品实验室联合江南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,开展“人造肉”工业化生产技术探讨研究,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
  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河南食品制造业正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。双汇集团在西班牙、德国建设海外工厂,三全食品在东南亚布局销售网络,白象食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入欧美市场。未来,河南将打造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食品贸易枢纽。

  河南食品制造业通过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超500万农民增收。双汇集团在漯河周边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,三全食品在郑州周边发展订单农业,白象食品吸纳残疾人就业超千人。产业与乡村的深层次地融合,使河南食品制造业成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。

  河南食品制造业的崛起,是中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缩影。从传统手工作坊到全球食品供应链核心节点,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引领未来食品科技,河南以“粮仓”为根基,以创新为动力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制造业现代化道路。未来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与“双循环”战略的深入实施,河南食品制造业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推动中国从“食品大国”迈向“食品强国”。


上一篇: 夜半鸟鸣莺啼